紫蘇2兩,貝母2兩,紫菀1兩,麥門冬1兩(去心),棗5枚(擘),葶藶子1兩(熬令黃,別搗),甘草1兩(炙)。
咳嗽短氣,唾涕稠,喘乏,風虛損,煩發無時者。
上切。
禁豬魚肉、蒜、海藻、菘菜。
以水6升,煮取2升,分為4服。每服如人行7裡。
《外臺》卷九引《延年秘錄》。
紫蘇1分,貝母1分,款冬花1分,漢防己1分。
咳嗽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水1茶碗,煎7分,溫服。
《博濟》卷三。
蘇梗、白芍、大腹皮、歸身、茯苓、香附、川芎、甘草、陳皮、烏藥、人參、生薑、枳殼、滑石、砂仁。
子懸。
加帶須蔥白頭,水煎服。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三。
人參、紫蘇、川芎、桔梗、甘草、陳皮、升麻。
痘疹,氣虛毒不易出。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柴胡(去苗)、藿香(去土)、甘草、烏梅肉、紫蘇葉(去土)、幹葛、人參(去蘆)、茯苓、麥冬(去心)、秦艽(去蘆)、地骨皮(去骨)、防風(去蘆並叉枝)各等分。
小兒肌熱,煩躁多渴,盜汗。揉鼻腹滿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放溫,時時呷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五。
當歸1兩半,人參1兩半,阿膠1兩,甘草2兩,蔥白1握。
妊娠心腹脹滿疼痛。
水煎服。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八。
紫蘇葉1兩,大腹皮(炙)3錢,川芎3錢,當歸3錢(去蘆),粉草1錢,人參。
子懸。妊娠六七月,懷胎逼上腹痛。
分3服。水1盞半,加生薑4片,蔥7寸,煎7分,去滓,空心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二引《便產須知》。
紫蘇1錢5分,防風1錢,荊芥1錢,柴胡1錢,葛根1錢,廣皮1錢,桔梗1錢,甘草(炙)3分,山楂1錢5分。
傷寒表症。
加生薑3片,水煎。
《醫徹》卷一。
紫蘇8分,枳殼6分,黃芩(炒)7分,柴胡6分,川芎8分,陳皮4分,茯苓5分,防風6分,當歸6分,甘草4分,生薑3片。
胎前傷風而見惡寒發熱頭痛者。
水煎服。
《婦科胎前產後良方注評》。
大腹皮半兩,人參(去蘆)半兩,川芎(洗)半兩,陳橘皮(去白)半兩,白芍藥半兩,當歸(洗,去蘆,薄切)3錢,紫蘇莖葉1兩,甘草1錢(炙)。
妊娠子懸,浮腫;氣結難產;婦人瘦弱而經閉;傷寒頭痛發熱,遍身疼痛。
上各銼細,分作3服。
每服用水1盞半,加生薑4片,蔥白7寸,煎至7分。去滓,空心服。
《本事》卷十。
紫蘇、白芍、陳皮、川芎、當歸、甘草、黃耆、大腹皮、白朮、烏藥、木香、香附、厚朴、黃芩、蔥白、艾。
子懸。妊娠胎上逼心,脹痛悶絕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。
紫蘇莖葉(銼)1兩,生薑(切)半兩,豉2合。
傷寒溫病癒後,起早及飲食多致勞復。
上用水2盞半,煎至1大盞,去滓,食前分溫2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