皂莢膏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: 皂莢膏

配方組成

豬牙皂莢1分,膩粉1分,硫黃(細研)1分,臭黃(細研)1分,白礬灰1分,黃蠟1分,巴豆(去皮)1分,烏頭(生用)1分,吳茱萸1分。

功效主治

面板風熱生疥,幹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令勻,以麻油2-3合,以慢火消蠟了,攪和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2次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: 皂莢膏

配方組成

皂莢10梃(蘼蕪融者,細研),吳茱萸2兩(末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,炙,研如泥),水銀1兩(以李棗瓤同研令星盡)。

功效主治

附骨疽,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醋3升,煎皂莢取1升5合,濾去滓,下茱萸、杏仁,以文火熬成膏,次下水銀和勻,置不津器中。

使用方法

於故帛上塗貼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
方出《肘後》卷七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九: 皂莢膏

配方組成

皂莢1梃(長1尺2寸者)。

功效主治

射工傷人,初得或如傷寒,或似中惡,或口不能語,或惡寒熱,四肢拘急,旦可暮劇,困者三日齒間血出,不療即死。其中人有四種:其一種正黑如墨子,而繞四邊,犯之如刺狀;其一種作瘡,瘡久即穿陷;一種突起如石;其一種如火灼人,肉熛起作瘡,此種最急,並皆殺人。

使用方法

上捶碎、以醋1升,煎如餳,去滓,敷痛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肘後》卷七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一: 皂莢膏

配方組成

皂莢1梃(揀肥長者,刮擊黑皮及子者),栗子10個(大獨顆者,去殼,曬乾),桑根白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似覺,但是熱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生油調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塗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