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飲

《聖濟總錄》一六五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焙)1兩,赤芍藥1兩,艾葉(炒)1兩,地榆1兩,白龍骨1兩,黃耆(銼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分,黃芩(去黑心)3分,乾薑(炮)3分,甘草(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赤白痢,臍下(??)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一六五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一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何首烏(制)、白鮮皮、白蒺藜、甘草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白芍藥、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因月份未足,出生太早,初生無皮,面白肢冷,遍體浸漬,紅嫩而光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外用稻米粉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焙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人參1兩,芎1兩,玄參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,手足偏枯,言語遲澀,恍惚多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焙)1兩,芎3分,阿膠(炙炮)3分,白朮2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胎萎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焙)1兩,蔥白(細切)1握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胎動,腹痛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酒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炒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乾漆(搗,炒令煙出)1兩,虻蟲(去翅足,炒)1兩,水蛭(糯米同炒米熟,去米)1兩,芍藥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萎蕤1兩,甘草1兩,大黃3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寒氣內搏,月水不通,腹中氣滿,結塊寒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清酒1大盞,煎至6分,去滓,下芒消2錢,烊盡,再煎令沸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焙)3兩,防風(去叉)3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半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)1兩半,細辛(去苗葉)1兩,附子1個(炮裂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賊風口噤,角弓反張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酒半盞,水1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微炙)半兩,肉豆蔻(去殼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煙出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芍藥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黃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人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調,及欲來臍下痛,肢體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
《急救仙方》卷四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黃連半兩,大麻子半兩,當歸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痔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錢,嚼溫酒下。又將通真丸1粒臨臥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急救仙方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焙)7錢,人參7錢,生薑(切)7錢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大棗(擘破)5個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腹中冷,胎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,分為二劑。

使用方法

每劑以水4盞,煎取1盞半,去滓,食前分2次溫服,如人行3-5裡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。

《眼科菁華錄》捲上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白芍、人參、甘草、滑石、柴胡、黃芩、川錦紋、生薏。

功效主治

熱淚為患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菁華錄》捲上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焙)1兩,敗醬1兩,續斷1兩,芍藥1兩1分,生乾地黃(焙)1兩半,竹茹半兩,芎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7-8日,惡露下不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○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微多)1兩,鬼箭羽2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暈欲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粉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酒1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相次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○。

《女科百問》捲上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去蘆,微炒)、熟地(淨洗,酒蒸,焙乾)、川芎、白芍、黃芩、白朮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陽氣勝陰,月假多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盞半,煎至8分,食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百問》捲上。

《女科指掌》卷一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白朮、黃芩、地榆、阿膠。

功效主治

陽氣乘陰,經血過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指掌》卷一。

《誠書》卷十六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1分,白芍1分,人參1分,甘草(炙)半分,桔梗1錢,陳皮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腹痛內吊,夜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誠書》卷十六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黃連、生地、熟地、鬱金、杏仁、梔子、黃柏、赤芍。

功效主治

目澀痛癢,羞明怕日。

使用方法

上分作兩服,水煎,乘熱洗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。

《玉案》卷五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牛膝2錢,蒲黃2錢,當歸2錢,黃連2錢,生地2錢,麥冬(去心)1錢,木通1錢,扁柏葉(微,炒)1錢,山梔仁1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淋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30莖,水煎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五。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二十四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白芍藥1錢,川芎1錢,生地黃1錢,白蒺藜(炒)1錢,黃耆1錢,防風5分,荊芥5分,何首烏(不見鐵器)5分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瘡,血熱癮疹癢痛,膿血淋漓,發熱等症;瘡疥風癬,溼毒燥癢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二十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一引《傅氏活嬰方》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赤芍藥、白朮、甘草、桂皮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客忤,腹內有惡血,夜啼如鬼祟,腹痛,唇青口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一引《傅氏活嬰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炒)1兩,芍藥1兩,牡丹皮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人參1兩,黃耆(銼)1兩,大黃(生)1兩,升麻1兩,連翹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乳癰,欲結未結,發熱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。

《回春》卷三: 當歸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2分,芍藥1錢,川芎5分,生地黃1錢,牡丹皮1錢,黃連(酒,炒)7分,麥門冬(去心)2錢,地骨皮7分,酒黃芩7分,炒梔子6分,柴胡6分,生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勞心生熱,鼻少見血,五心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遠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