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當歸3錢,桂枝尖5分,北細辛3分(蜜炙),鮮蔥白1個(切寸),生白芍3錢,清炙草5分,絳通草1錢,陳紹酒1瓢(衝)。
手足厥寒,脈細欲絕。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
附子1錢半(炮),官桂1錢半,白芍1錢半(酒炒),柴胡5分,當歸3錢,吳茱1錢(醋炒),楝子2錢(酒炒),小茴3錢(醋炒),澤瀉1錢半。
陽虛寒疝,脈緊細者。
水煎,去滓溫服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四。
當歸3兩,桂枝3兩(去皮),芍藥3兩,細辛3兩,甘草2兩(炙),通草2兩,大棗25個(擘,一法12個)。
血虛受寒,手足厥寒;舌淡苔白,脈沉細或沉細欲絕者;並治寒入經絡,以致腰股、腿、足疼痛或麻木。現用於早期雷諾氏病及凍傷。
本方只適用於血虛寒凝之四肢逆冷,其它原因之肢厥不宜使用。
以水8升,煮取3升,去滓,溫服1升,日3次。
《傷寒論》。
當歸1錢5分,官桂1錢5分,白芍藥1錢5分,細辛1錢5分,甘草(炙)1錢,通草1錢,吳茱萸5分。
陰(疒頹??)大如鬥,諸藥不能效者。
用生薑5片,水煎熟,空心溫服。
《杏苑》卷六。
當歸尾7分,附子(炮)5分,官桂5分,茴香(炒)5分,柴胡5分,芍藥4分,茯苓3分,玄胡索3分,川楝子3分(酒煮),澤瀉2分。
疝氣,臍腹冷痛相引腰胯而痛。
作1服。用水2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