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蓮丸

《醫學整合》卷一: 瑞蓮丸

配方組成

焦術、蓮米、芡實、淮山藥、扁豆、廣皮、白蔻、百合、生薑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上下失血,六脈浮細無力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整合》卷一。

《濟生》卷四: 瑞蓮丸

配方組成

白茯苓(去皮)1兩,石蓮肉(炒,去心)1兩,龍骨(生用)1兩,天門冬(去心)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遠志(甘草水洗,去心)1兩,柏子仁(炒,別研)1兩,紫石英(火煅7次,研令極細)1兩,當歸(去蘆,酒浸)1兩,酸棗仁(炒,去殼)1兩,龍齒1兩,乳香半兩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思慮傷心,便下赤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溫酒、棗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四。

《醫方大成》卷四引《經驗方》: 瑞蓮丸

配方組成

蒼朮1斤(酒浸4兩,醋浸4兩,米泔浸4兩,生用4兩),枸杞子2兩,蓮肉1斤(去心皮,酒浸軟,入豬肚內煮極爛,取出焙乾,研豬肚為膏,每1斤約豬肚2個),北五味子2兩(去枝),熟地黃2兩(酒浸,蒸),破故紙2兩(炒)。

功效主治

虛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煮豬肚膏同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大成》卷四引《經驗方》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瑞蓮丸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(炒)、白朮、人參、白茯苓、故紙(炒)、益智、大茴香、左顧牡蠣(煅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便白濁,出髓條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青鹽酒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瑞蓮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白朮、赤茯苓、香薷、澤瀉、豬苓、蓮肉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經伏暑,小便赤濁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引何春元方: 瑞蓮丸

配方組成

山藥(炒)2兩,蓮肉2兩,白朮(土炒)2兩,芡實2兩,人參(去蘆)1兩,橘紅1兩,白茯苓1兩,白芍藥(酒炒)1兩,甘草(炙)5錢。

功效主治

元氣大虛,脾胃怯弱,洩瀉不止,不思飲食。虛勞發熱,痰嗽喘汗,洩瀉腹痛,脾胃虛弱,飲食少思,骨瘦如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雄豬膽1個,洗淨煮爛,搗和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引何春元方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