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竺黃、膽星、白芍、青皮、黃芩、黃連、薄荷、桔梗、牛黃、檳榔、甘草、大黃、天麻、陳皮、防風各等分。
小兒一切急驚風,身體壯熱,多睡,驚悸,手足搐逆,痰涎不利,人事不醒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生薑汁送下。
《痘科辨要》卷十。
膽南星5錢,天麻1兩,白附子(炙)5錢,殭蠶5錢,薄荷葉5錢,防風1兩,鉤藤5錢,天竺黃5錢,法半夏5錢,甘草2兩,全蠍1兩5錢(上11味共研為細粉,過羅),牛黃4錢,珍珠(豆腐制)5錢,琥珀3錢,明雄黃5錢,硃砂5錢,麝香2錢,冰片2錢。
小兒驚風,高熱抽搐,牙關緊閉,煩躁不安。
將牛黃、珍珠等七味研細,加入上列膽星等細末,混合均勻,煉蜜為丸。重5分,以36開金箔為衣,蠟皮封固。
每服1丸,每日1至3次,溫開水送下。3歲以下小兒酌減。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天竺黃4錢,雄黃2錢,膽星6錢,硃砂3錢,犀角尖1錢,麝香6分,牛黃7分,冰片1分5厘,代赭石1錢,珍珠1錢,鐵孕粉1分。
驚風。
上為末,甘草、鉤藤煎膏為丸,如綠豆大,金箔為衣。
薄荷湯磨化下。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麥門冬(去心)2錢,當歸身(酒洗)2錢,生地黃(酒洗)2錢,赤芍藥(煨)2錢,薄荷2錢,木通(去皮)2錢,黃連(薑汁炒)2錢,山梔仁(炒)2錢,辰砂(另研2錢,水飛)2錢,牛黃(另研)2錢,龍骨(火煅)2錢,天竺黃(另研)2錢,青黛(另研)1錢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20-30丸,淡薑湯送下。
《回春》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