瀉肺湯

《審視瑤函》卷四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桑白皮、黃芩、地骨皮、知母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桔梗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金疳。起初如玉粒,脾生必礙睛疼,沙擦澀緊,翳障生,若在氣輪,目病珠痛,流淚不爽,陽分最苦氣升,時交陰降略清寧,目小澀而堅硬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白水2鍾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審視瑤函》卷四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枳殼、桔梗、桑皮、葶藶、地骨皮、黃芩、旋覆花、麻黃、防風、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地黃。

功效主治

秋時眼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二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5分,玄參1錢5分,桔梗1錢5分,川地骨1錢,桑白皮2錢,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肺受風熱,七情鬱結,風毒上攻,眼目忽然腫痛難開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二。

《醫心方》卷十三引《玄感傳屍方》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葶藶子3兩(微火熬令紫色,搗如泥),大棗20枚,桑根白皮3兩(切)。

功效主治

肺痿,咳嗽上氣,不得臥,多粘唾等。肺盛上氣,胸脅脹滿,身面浮腫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鹹酸腥臭、油膩等。

使用方法

上以水3升,煮棗及桑根白皮,取1升,去滓,納葶藶子泥如彈丸許,攪令消散,更煮三分減一,調冷暖,頓服之。良久當吐惡物,微利一兩行,如湯沃雪,即得安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十三引《玄感傳屍方》。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桑白皮1兩(去外皮),地骨皮1兩(去骨),甘草7錢,黃芩1兩,桔梗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經得脾熱,白仁變生雞冠蜆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4錢,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地骨皮2錢,桑白皮1錢(蜜炙),麥冬3錢,山梔1錢,甘草7分。

功效主治

時行赤眼,肺經實熱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。

《玉案》卷三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2分,赤芍1錢2分,黃芩1錢2分,桔梗8分,麻黃8分,枳殼8分,桑白皮8分,葶藶子8分,玄參1錢,地骨皮1錢,旋覆花1錢,生地黃1錢,白芷1錢。

功效主治

浮翳白障,赤脈攀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三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五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黃芩、梔子、桑白皮(炒)、杏仁(炒,去皮尖)、桔梗、枳殼、薄荷、連翹、大黃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經積熱,上喘咳嗽,胸脅脹滿,痰多,大便澀滯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五。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地骨皮1兩,大黃1兩,芒消1兩,桔梗1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眼白仁常淚,紅壅熱眵,淚出而不絕者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醫醇剩義》卷四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全瓜蔞1個,桑皮3錢,蘇子1錢5分,沉香5分,茯苓2錢,鬱金2錢,杏仁3錢,枳殼1錢,苡仁4錢,橘紅1錢,生薑2片。

功效主治

營衛不調,肺氣滿則肺葉皆舉,微喘脅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醇剩義》卷四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黃芩1兩,黑參1兩,桔梗1兩,大黃1兩,芒消1兩,地骨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暴風客熱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盞,散1錢,煎至5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(銼)1兩,甜葶藶(隔紙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癰喘急,坐臥不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微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。

《外臺》卷九引《古今錄驗》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芎1兩,麻黃(去節)1兩,細辛1兩,椒(去目閉口,汗)1兩,當歸1兩(一本有生薑1兩)。

功效主治

肺中膿咳唾血,氣急不安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7升,煮取3升,分為3服,1日3次。微汗或吐膿血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九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外臺》卷九引《古今錄驗》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生薑4分,半夏5分(洗),甘草4分(炙),橘皮12分,竹葉2兩。

功效主治

咳逆短氣;霍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羊肉、餳、海藻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6升,煮取2升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九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桑白皮、大黃、條芩、白牽牛、黑牽牛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白仁赤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。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黃芩1錢,連翹1錢,赤芍1錢,麥冬1錢,桔梗1錢,桑白皮1錢,梔子1錢,荊芥1錢,薄荷1錢,生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時行赤眼,鼻孔乾燥,生瘡腫痛,白珠赤,此肺火也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遠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: 瀉肺湯

配方組成

防己1兩,陳皮(湯浸,去瓤)1兩,桔梗(去蘆頭)1兩,赤茯苓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,生用)半兩,苦葶藶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肺氣有餘,氣逆上甚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0錢匕,水1盞半,同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,1日2次或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