瀉肝散

《醫統》卷六十一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蒼朮5分,枳殼5分,赤芍藥5分,歸尾5分,川芎5分,黃連5分,柴胡5分,香附子5分,甘草5分,大黃2錢,樸消1錢。

功效主治

脾經溼熱壅鬱,上攻於目,以致眼目腫痛如桃,瞼皮腫脹,內搓目睛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用水2盞,煎1盞,納消、黃,再煎2-3沸,半飢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六十一。

《得效》卷十六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分,荊芥1分,甘草(炙)半兩,大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烏風,眼雖癢痛,而頭不旋,但漸漸昏暗,如物遮定,全無翳障,或時生花,此肝有實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煎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六。

《得效》卷十六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麥門冬(去心)2兩,大黃1兩,黃芩1兩,細辛1兩,芒消1兩,黑參兩半,桔梗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轆轤轉關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六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知母1兩半,黃芩1兩半,桔梗1兩半,大黃1兩,黑參1兩,羌活1兩,細辛1兩,茺蔚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天行後,赤眼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梔子仁、荊芥、大黃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熱,赤眼腫痛。

注意事項

詳此4味,治白睛赤痛則可,治風輪赤痛則不可。

使用方法

上水煎。每服2錢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。
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六引《海上方》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2兩,黑牽牛2兩,白芷1兩。

功效主治

眼赤,眶瞼赤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臨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六引《海上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決明子3分,石膏2兩,川大黃1兩(銼,微炒),甘菊花半兩,黑參半兩,地骨皮半兩,黃耆半兩,升麻半兩,黃芩半兩,羚羊角屑半兩,青葙子半兩,甘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實熱,頭痛目眩,心膈大煩,大腸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三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甘菊花半兩,決明子半兩,黃芩半兩,川升麻半兩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梔子仁半兩,黃連半兩(去須),犀角屑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,微炒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馬牙消1分(碎),龍腦1分(研),麝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實熱,心膈壅滯,虛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後3味更同研,合勻。

注意事項

忌炙煿、熱面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後煎麥門冬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防風、川芎、白芍、白蒺藜、生地、連翹、膽草、甘草、黃連、木賊、菊花、蔓荊子、燈心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肝經蘊熱目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五引《玉訣》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木賊、威靈仙、紫參、家菊、羌活、蟬蛻(去足)、大黃(生)、甘草(炙)、石決明各等分,腦子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眼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藥2錢,獖豬肝1兩劈開去膜,摻藥在內,線纏,米泔煮熟,嚼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五引《玉訣》。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歸尾、大黃、黃芩、知母、桔梗、茺蔚子、芒消、車前子、防風、赤芍藥、梔子、連翹、薄荷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玉翳遮睛。初則紅腫,赤脈穿睛,漸漸生白翳膜,初起時如碎米,久則成片遮滿烏睛,凝結如玉色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1兩,知母1兩,芒消1兩,車前子1兩,茺蔚子1兩,黃芩1兩,天冬1兩,黑參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瞼硬睛痛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。

《醫方考》卷六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防風、荊芥、白芍藥、甘草、黃連、木賊、蔓荊子、白蒺藜、甘菊花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肝經蘊熱,目痛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考》卷六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升麻、大黃、赤芍藥、黃芩、薄荷、梔子、木賊、陳皮、黃連、樸消、菊花、甘草、防風、五靈脂、葶藶、細辛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旋(目盧)泛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為散亦可,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三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知母、黃芩、桔梗、大黃、樸消,烏豆49個。

功效主治

雷頭風,久而毒氣入目,以致失明,不見三光,瞳仁漸大,如黃蠟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白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三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赤芍、甘菊、木賊、龍膽草、葶藶子、防風、升麻、甘草、陳皮、大黃、樸消。

功效主治

天行赤眼,腫痛沙澀難開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、荊芥、甘草、梔子。

功效主治

大小眥赤腫痛,生肉翳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。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2錢,芍藥2錢,羌活2錢,荊芥2錢,茯苓1錢,人參1錢,川芎1錢,防風1錢,蛇蛻1錢,甘草1錢,蒺藜3錢,郁李仁3錢。

功效主治

眼目黑風刑候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食後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。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甘草3錢,荊芥2錢,大黃2錢,梔子5錢。

功效主治

眼目黑風刑候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酒調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二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、當歸、赤芍、川芎、連翹(去心)、梔子(生)、龍膽草、大黃、羌活、甘草(生)、防風。

功效主治

疳熱上攻,眼疳成癢溼赤爛,胞腫疼,白睛生翳,漸遮滿,流淚羞明,目不睜。

使用方法

引用燈心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二。

《一盤珠》卷十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,玄參1錢,黃芩1錢,地骨皮8分,桑皮8分,大黃8分,芒消8分,甘草8分。

功效主治

暴風客熱外障,白睛腫脹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一盤珠》卷十。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黃芩1錢,桔梗1錢,芒消1錢,大黃1錢,黑參1錢,羌活1錢,車前1錢,當歸1錢,知母1錢,龍膽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眼生翳如蘿蔔花,或魚鱗子,入陷如碎米者。雷頭風內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瀉肝散

配方組成

桔梗、黃芩、大黃、芒消、梔子、車前子。

功效主治

小眥赤脈傳睛。

使用方法

為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