滋陰八味丸

《馮氏錦囊·雜症》卷十一: 滋陰八味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8兩(清水煮,搗爛入藥),山茱萸4兩(去核,酒拌蒸,曬乾炒),牡丹皮3兩(焙),懷山藥4兩(炒黃),茯苓3兩(人乳拌透,曬乾焙),澤瀉2兩(淡鹽水拌炒),麥門冬3兩(炒),五味子1兩(每個銅刀切成2片,蜜酒拌蒸,曬乾焙),肉桂(臨磨颳去粗皮)1兩(不見火),制附子1兩(切片焙)。

功效主治

勞瘵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熟地搗爛入藥,加煉蜜杵好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早晨空心送下。如肺氣不足者,生脈散送服;有浮火末歸源者,淡鹽湯送服;如偏於陰虛者,獨參湯送服,或白湯送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馮氏錦囊·雜症》卷十一。

《飼鶴亭集方》: 滋陰八味丸

配方組成

麥冬4兩,山藥4兩,首烏4兩,青皮4兩,熟地4兩,桑葉4兩,知母4兩,丹皮4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虛不足及小兒骨蒸,五心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熟蜜12兩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4錢,開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飼鶴亭集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