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參、升麻、桔梗(炒)、甘草(炒)、茯苓、黃連(炒)、黃芩(炒)、牛蒡子(炒,杵)、防風、芍藥(炒)各等分。
心脾蘊熱,咽喉腮舌腫痛。
每服1-2錢,水煎服。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三。
前胡、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大力子、山豆根、元參、山梔、桔梗、甘草。
小兒乳蛾。
加燈心20根,水煎服。
《幼科金針》卷下。
連翹1錢,黃芩1錢,甘草1錢,桔梗1錢,荊芥1錢,防風1錢,黨參1錢,大黃2錢,樸消2錢。
積熱,咽喉腫痛,痰涎壅盛;及乳蛾,喉痺,喉癰,重舌,或胸膈不利,煩躁飲冷,大便秘結。
水2鍾,煎8分,食遠服。
《外科選要·補遺方》。
芒消3錢,銀花3錢,牛蒡子3錢,大黃6錢(酒炒),黃連8分,枳實1錢5分,連翹1錢5分,梔子1錢5分,薄荷1錢5分,姜蠶(薑汁炒)2錢,厚朴1錢,生石膏3錢,人中黃2錢。
白喉。熱勢漸重,白見於關內,外色必乾焦或黃而凸,厚而多,牙關緊閉,滿喉紅腫,疼痛異常,痰涎壅甚,飲食難嚥,語言不爽,舌苔深黃,甚或焦黑芒刺,口渴口臭,便閉便澀,目赤心煩,身輕惡熱。
水煎服。
《白喉全生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