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香化氣丸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一: 沉香化氣丸

配方組成

沉香1兩,木香2兩,白芍4兩,白朮8兩,人參2兩,黃耆8兩,枳殼1兩,檳榔1兩,茯苓4兩,香附2兩,附子5錢,天花粉4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瘤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服3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一。

《證治寶鑑》卷五: 沉香化氣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沉香、人參、白朮、神曲、條芩、竹瀝、薑汁。

功效主治

肺受火邪,氣得炎上而致滯氣逆氣上氣,有升無降,燻蒸清道,甚至上焦不納,中焦不化,下焦不滲。

使用方法

為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寶鑑》卷五。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沉香化氣丸

配方組成

香附(炙)60兩,青皮(炒)30兩,三稜(炒)30兩,木香15兩,良姜3兩7錢5分,丁香7兩5錢,白豆蔻15兩,九菖蒲30兩,山楂(炒)30兩,橘皮120兩,黑醜(炒)120兩,枳實(炒)60兩,莪術(炙)30兩,沉香15兩,官桂7兩5錢,砂仁30兩,南星(炙)30兩,茯苓30兩,萊菔子(炒)30兩,蒼朮(炒)30兩,山藥30兩,蘇葉30兩,法半夏15兩,乾薑3兩7錢5分,草果仁15兩,厚朴(炙)30兩,檳榔30兩,神曲(炒)30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逆胸滿,腸胃積滯,脾胃虛寒,兩脅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冷開水泛為小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開水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活人方》卷二: 沉香化氣丸

配方組成

三稜3兩,蓬術3兩,大茴香3兩,黑醜2兩,白醜2兩,陳皮2兩,桑皮2兩,青皮2兩,枳殼2兩,木通2兩,卜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積、食積、積痰、積飲,久滯腸胃,痞滿刺痛,痛連心腹,兩肋脹滿,漸成痞塊,膀胱寒疝脹痛,一切五積六聚,有餘之氣,初起者。

炮製方法

神曲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2錢,午後生薑湯或砂仁湯吞服;如盛氣,以茴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方》卷二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二: 沉香化氣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(錦紋者)1兩,黃芩(條實者)1兩,人參(官揀者,去蘆)3錢,白朮(去,蘆,肥者)3錢,沉香(上好角沉水者)4錢(另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赤白青黃等色痢疾,諸般腹痛,飲食傷積、酒積、痰積、血積,跌撲損傷,五積六聚,胸膈氣逆痞塞,胃中積熱,中滿腹脹,瘧痞茶癖,及中諸毒,惡氣傷寒,大便不通,下後遺積未盡,感時疫氣、瘴氣,並諸惡腫瘡瘍腫毒,及食諸般牛畜等物中毒。

炮製方法

將前四味銼碎,用雷竹瀝七浸七曬,候幹,為極細末,和沉香末再研勻,用竹瀝加生薑汁少許為丸,如綠豆大,硃砂為衣,曬乾,不見火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忌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小兒6分,以淡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一: 沉香化氣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沉香半兩,木香半兩,砂仁7錢,檳榔7錢,幹山藥1兩,石菖蒲、莪術、三稜3錢半,陳皮(去白)1兩7錢半,青皮(去白)1兩7錢半,官桂1兩半,蘿蔔子6兩(微炒),附子1斤4兩(臨時炒,另研),黑牽牛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不和,停滯不化,胸膈飽悶,嘔吐噁心,腹脅膨脹,臟腑閉塞,氣喘急,睡不安,一切氣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淡米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曬乾,用米醋灑,再曬乾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莫服;日間莫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臨臥以生薑湯或茶送下;若膀胱疝氣攻心,以鹽湯送下;要大便利快,加丸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一。
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聖惠》: 沉香化氣丸

配方組成

茯苓6錢,人參6錢,木香6錢,青皮6錢,丁香6錢,沉香6錢,白朮6錢,山藥6錢,砂仁6錢,蓬術6錢,三稜6錢,菖蒲6錢,橘皮6錢,檳榔6錢,白豆蔻6錢,官桂1兩,蘿蔔子(炒)1兩,香附子10兩,黑牽牛末18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氣;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以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聖惠》。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: 沉香化氣丸

配方組成

沉香1兩,制香附1兩,陳香櫞1兩,西砂仁2兩,生甘草1兩,炒六曲3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氣胃氣,脘腹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六曲炒外,其餘生曬,為細末,冷開水泛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1錢5分,以開水吞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