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氣湯

《回春》卷三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柴胡1錢,前胡1錢,川芎1錢,白芷1錢,半夏(姜炒)1錢,麥門冬(去心)1錢,檳榔1錢,草果(去殼)1錢,青皮(去瓤)1錢,茯苓(去皮)1錢,桂枝3分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瘧疾初發,憎寒壯熱,頭疼口乾有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水煎,預先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三。

《治痧要略》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蠶沙1錢,香附7分,青蒿6分,陳皮5分,千金子3分,砂仁3分,薄荷3分。

功效主治

痧因於觸穢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微冷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治痧要略》。

《辨證錄》卷十二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當歸1兩,肉桂1錢,炮姜1錢,白朮5錢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產後氣血兩虛,正不敵邪,惡寒噁心,身顫發熱,作渴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辨證錄》卷十二。

《辨證錄》卷五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玄參1兩,麥冬5錢,荊芥3錢,升麻8分,甘草1錢,黃芩1錢,天花粉3錢,蔓荊子5分。

功效主治

春溫,頭痛身熱,口渴呼飲,四肢發斑,似狂非狂,似躁非躁,沿門合室彼此傳染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辨證錄》卷五。

《玉案》卷四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陳皮1錢,蘇葉1錢,澤瀉1錢,山楂1錢,蒼朮1錢,藿香1錢5分,厚朴(薑汁炒)1錢5分,半夏(姜礬制)1錢5分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吐瀉不住。

使用方法

加老薑5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四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柴胡1錢,前胡1錢,川芎1錢,白芷1錢,半夏(姜制)1錢,麥冬(去心)8分,檳榔1錢,草果1錢,青皮(炒)1錢,茯苓8分,桂枝1錢,甘草(炙)8分,白芍(炒)1錢,陳皮8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弱人瘧,頭痛,自汗,寒熱往來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水煎,預先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。

《醫學整合》卷二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1兩,人參5錢,焦術5錢,當歸3錢,川芎3錢,苡仁3錢,附子3錢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脫證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整合》卷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六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藿香葉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半夏(為末,生薑汁作餅,曬乾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瘧不食,支滿腹脹,時作寒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,未發時並兩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六。

《蘭室秘藏》卷下: 正氣湯

配方組成

黃柏(炒)1錢,知母(炒)1錢半,甘草(炙)5分。

功效主治

盜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,作1服。

使用方法

水2盞,煎1盞,臥時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蘭室秘藏》卷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