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元散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下: 正元散

配方組成

蓬莪術1兩,金鈴子(去核)1分。

功效主治

氣不接續,氣短,兼治滑洩及小便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更加硼砂1錢,煉過,研細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鹽湯或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下。

《三因》卷十: 正元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3兩,白茯苓3兩,白朮3兩,黃耆1兩半,甘草(炙)1兩,烏藥(去木)1兩,山藥(薑汁浸,炒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川芎1兩,幹葛1兩,桂心半兩,烏頭(炮,去皮尖)半兩,紅豆(炒)3錢,乾薑(炮)3錢,橘皮3錢。

功效主治

下元氣虛,臍腹脹滿,心脅刺痛,洩利嘔吐,自汗,陽氣漸微,手足厥冷;及傷寒陰證,霍亂轉筋,久下冷利,少氣羸困,一切虛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鹽少許,煎至7分,食前冷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。

《博濟》卷一: 正元散

配方組成

麻黃(去節)、陳皮(去白,炙)、大黃(生)、甘草(炙)、乾薑(炮)、茱萸、官桂(去粗皮)、芍藥(生)、附子(炮,去皮臍)、半夏(湯洗7遍)。

功效主治

才覺傷寒,四肢頭目骨節疼痛;或傷冷傷食,頭昏氣滿,及心腹諸疾;傷寒陰證,脈候沉細。

炮製方法

上十味,唯麻黃多於眾藥一倍,餘藥減用一半,同搗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大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煎至7分,熱服。如出汗,須候汗幹,可去蓋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一。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四引《製藥秘旨》: 正元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3兩(用川烏1兩,煮汁收入,去川烏),白朮2兩(用橘皮5錢,煮汁收入,去橘皮),茯苓2兩(用肉桂6錢,酒煎收入,曬乾,勿見火,去桂),甘草1兩5錢(用烏藥1兩,煎汁收入,去烏藥),黃耆1兩5錢(用川芎1兩,酒煎收入,去川芎),薯蕷1兩(用乾薑3錢,煎汁收入,去幹姜)。

功效主治

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,吐利厥冷,有時陰火上衝,則頭面赤熱,眩暈噁心,濁氣逆滿,則胸脅刺痛,臍腹脹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六味,除茯苓,文火緩緩焙乾,勿炒傷藥性,杵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紅棗1枚(擘),煎數沸,入鹽1捻,和滓調服。服後飲熱酒1杯,以助藥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四引《製藥秘旨》。

《雞峰》卷七: 正元散

配方組成

烏頭4兩,益智3兩,乾薑2兩,青橘皮2兩,茴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冷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入鹽同煮至6分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