槐角丸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1斤(麩炒令焦,熟揀淨),黃耆(銼)4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4兩,熟乾地黃4兩,當歸4兩,防風4兩,木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痔疾,大便澀滯,氣結不通,飲食衰少,面黃肌瘦,或下血不止,或在便前,或在便後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0-70丸,溫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。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(炒)144兩,紅花12兩,黃芩96兩,防風48兩,槐花(炒)96兩,地榆炭96兩,赤芍48兩,大黃48兩,枳殼48兩,當歸48兩,生地96兩,荊芥穗48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火盛,滯熱便秘,腸風下血,痔瘡痛癢。

炮製方法

共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3錢,或用冷開水泛為小丸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辛辣厚味。

使用方法

蜜丸每服1丸,水丸每服3錢,空腹溫開水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醫級》卷八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4兩,側柏葉(炒)2兩,荊芥(炒)2兩,白朮(炒)2兩,枳殼1兩,黃芩1兩,地榆1兩,當歸1兩,防風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,及脾胃虛而不調,糞後帶紅,脫肛。

炮製方法

米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八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五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3兩(炒),防風1兩半,黃芩1兩半(炒),當歸3兩,枳殼8錢(炒),升麻5錢,地榆3兩(炒),生草5錢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痔血,脈浮數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五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三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子8兩,槐花8兩,檳榔4兩,黃芩3兩,刺蝟皮2個(酒浸,焙)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共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三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一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、當歸、地骨皮、蝟皮(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痔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空心服5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一。

《扶壽精方》引朱上卿方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子1兩,枳殼(麩炒)5錢,當歸尾(酒洗)5錢,黃芩(酒洗)5錢,黃柏(酒洗)5錢,側柏葉(酒洗)5錢,黃連5錢,荊芥穗5錢,防風5錢,地榆5錢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,不間糞前後,遠年近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扶壽精方》引朱上卿方。

《血證論》卷八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3錢,地榆2錢,黃連1錢,黃芩3錢,黃柏3錢,生地3錢,當歸3錢,川芎1錢,防風2錢,荊芥2錢,側柏2錢,枳殼2錢,烏梅3枚,生薑1錢(汁)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血證論》卷八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三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1兩,防風半兩,地榆半兩,當歸半兩,枳殼(制)半兩,木賊半兩,茯神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瀉血,脫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三。

《局方》卷八(寶慶新增方)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(去枝梗,炒)1斤,地榆半斤,當歸(酒浸1宿,焙)半斤,防風(去蘆)半斤,黃芩半斤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五種腸風瀉血。糞前有血名外痔,糞後有血名內痔,大腸不收名脫肛,穀道四面胬肉如奶,名舉痔,頭上有乳名瘻;及腸風瘡內小蟲,裡急下膿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,久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八(寶慶新增方)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一引《惠眼觀證》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(蜜炙,為末,炒)1錢,胡椒49粒,巴豆2粒(不出油,研爛,入諸末再研),丁香20粒。

功效主治

氣疾,腹內常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爛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空心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一引《惠眼觀證》。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七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槐角(去梗,為末,入烏牛膽內,掛透風處)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有膿血,大便結燥,腫硬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平胃散作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七。

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: 槐角丸

配方組成

炒槐角1兩,枳殼5錢(炒),橘紅3錢(老樹),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共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赤金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梨藕湯送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