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蘿半兩,恆山半兩(銼),阿魏1分,蜀漆1分,大青1分,硃砂3分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。
痰實瘧,發歇不止。
上為末,都研令勻,取端午日粽子尖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如發時,以溫醋湯送下5丸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二。
松蘿2兩,昆布(洗去鹹味)2兩,木通(銼)2兩,柳根鬚(逆水生者,洗,焙乾)2兩。
癭氣結核,癗癗腫硬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彈子大。
常含1丸,細細嚥津,令藥味在喉中相接為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五。
松蘿(生)半兩,山豆根(生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海藻(洗去鹹,炒)1兩,連翹1兩,木通(銼)1兩,檳榔(銼)1兩,青竹茹1兩,昆布(洗去鹹,炒)2兩。
上焦熱結攻注,咽頸赤腫,飲食不下,欲成癭氣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後溫酒送下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