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1分(碎切),檳榔1分(捶,切),當歸(薄切)1分。
一切打撲傷損,(疒真)腫疼痛,滯血不散,並遠年近月瘡腫,遍身熱瘡。
用清油4兩,煎上藥,令焦黃色,漉出,以新綿濾過,不使滓,卻將油入黃丹1兩在內,入鐺中,文武火重煉,以柳枝箸不住攪,候煙白,滴1-2滴在水碗內,以手取丸之不泥手,膏得成丸,即傾出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五。
木香半兩,零陵香半兩,細辛3分。
小兒鼻塞不通,吃乳不得。
上為末,用醍醐3分,與藥相和,入銚子內,慢火煎令極香,絞去滓,收瓷閤中。
取少許塗頭上及鼻中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
木香不以多少。
撲傷、打傷。
上為細末,每用熱熟湯調成膏。
以少許塗手上,摩痛處,1日3-4次。
《雞峰》卷二十二。
硫黃半兩(細研),蝸牛殼半兩(自死乾枯,小者為上,淨去泥土),木香半兩,杏仁半兩(去皮尖,研如膏),朱粉半兩。
積年酒渣,並面上風瘡。
上為末,入杏仁、朱粉、硫黃,都研令勻,以臘月面脂,調如稀膏。
每夜欲臥時,以淡漿水淨洗面,拭乾,以藥塗所患處;平時即以溫水洗之;溼癬,以米泔洗了塗藥。3-5上亦愈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七。
木香8錢,川烏1兩,地骨皮6錢,羌活1兩,甘草半兩,白芷半兩,八角茴香半兩,天南星半兩,萆麻85粒(去殼油),官桂8錢,巴豆85粒(去殼油),細辛半兩,大黃半兩,荊芥半兩,黃連半兩,防風半兩,苦參半兩,生薑1兩,生蔥1兩(連根),半兩錢5-7文。
諸般瘡癤癰疽,顛傷損及折傷。
上銼碎,依法浸煎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五。
木香半兩,細辛半兩(去苗葉),當歸半兩(切,焙),芎半兩,木通半兩,蕤仁半兩(研),白芷半兩。
鼻中窒塞,氣不通利。
上細銼,納銀石器中,入羊髓微火煎,候白芷色黃膏成,去滓澄凝。
每取小豆大,納鼻中,1日2次。以愈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