昇陽益胃湯

《內外傷辨》卷中: 昇陽益胃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2兩,半夏(洗,此1味脈澀者不宜用)1兩,人參(去蘆)1兩,甘草(炙)1兩,獨活5錢,防風5錢,白芍藥5錢,羌活5錢,橘皮4錢,茯苓3錢,柴胡3錢,澤瀉3錢,白朮3錢,黃連1錢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則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時值秋燥令行,溼熱少退,體重節痛,口乾舌幹,飲食無味,大便不調,小便頻數,不欲食,食不消;兼見肺病,灑淅惡寒,慘慘不樂,面色惡而不和,乃陽氣不伸故也。中氣不足,不得升降,或胸腹脹悶,或二便失化,下利遺溺,頭眩耳鳴。

注意事項

若喜食,1-2日不可飽食,恐胃再傷,以藥力尚少,胃氣不得轉運升發也,須薄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藥力,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,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,而助邪氣之降沉也。可以小役形體,使胃與藥得轉運升發;慎勿太勞役,使氣復傷,若脾胃得安靜尤佳。若胃氣稍強,少食果以助谷藥之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3盞,加生薑5片,大棗2枚,煎至1盞,去滓,早飯後溫服。或加至5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內外傷辨》卷中。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: 昇陽益胃湯

配方組成

柴胡5分,葛根1錢,石蓮子8分,茯苓1錢,升麻3分,當歸1錢5分,丹皮1錢5分,川芎8分,白芍1錢,生地1錢5分,秦艽1錢,麥冬1錢5分,生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經水不通,屬二陽之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。

《秋瘧指南》: 昇陽益胃湯

配方組成

生耆4分,川芎8分,潞黨2錢,白朮1錢,白芷8分,茯苓1錢半,當歸1錢,麥冬1錢半,生甘草6分,野山參1錢,粉葛1錢,沙參3錢,羌活4分,赤芍1錢,釵斛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瘧疾,寒熱往來,口渴而脈濡數,旬日病已,遂致口氣臭穢,兩頰黑腫而硬痛,或生於左,或生於右,皆由苦寒太過,胃陽被遏,火毒凝聚所致。

使用方法

水燉。和童便徐徐咽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秋瘧指南》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