敗毒散

《痘麻紺珠》卷十六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茯苓、柴胡、前胡、羌活、甘草、川芎、獨活、桔梗、枳殼、陳皮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邪盛,紅點未見之前熱甚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大棗為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麻紺珠》卷十六。

《回春》卷七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前胡、茯苓(去皮)、桔梗(去蘆)、川芎、枳殼(去瓤,炒)、天麻、全蠍(去毒)、殭蠶(炒)、白附子(煨)、地骨皮各等分,甘草減半。

功效主治

急驚風初起,發熱,手足搐搦,上宮天吊,角弓反張,並一切感冒風寒,頭疼發熱,咳嗽喘息,鼻塞聲重,及瘡疹欲出發搐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七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八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黃柏1兩,黃連1兩,川烏2錢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走動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冷水調成膏,攤在腫處,頻以水潤之,其腫自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八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八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尾5錢,白芷1兩,防風1兩(去蘆),大黃5錢,羌活1兩,甘草1兩,蜂房1兩,連翹1兩,金銀花1兩,川山甲2兩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無名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重甚用4錢,以好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八。

《博濟》卷三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槐花(炒)、白礬(燒及8分許,存性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毒下血,臟腑疼痛,頻往圊廁,後重裡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加烏梅1個,水1盞,煎6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三。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荊芥、防風、連翹、枳殼、升麻、薄荷葉、羌活、獨活、桔梗、幹葛、木通、金銀花、黃芩、川芎、甘草、山梔子。

功效主治

遍身瘡疥,因淋洗塗搽,逼毒歸內而腹脹輕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腫,加蔥3莖;下腫;加燈心1握、生薑3片為引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八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1分,甘草(炙)1分,雄黃(醋煮,水飛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瘡疹熱盛,心神煩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或半錢,蜜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八。

《宣明論》卷十五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黃藥子、紫河車、赤芍藥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往來寒熱,婦人產後骨蒸血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如發熱,冷水送下;如發寒,煎生薑、瓜蔞湯同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十五。

《痘科辨要》卷十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前胡、柴胡、獨活、天麻、地骨皮、薄荷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痘初發,在疑似之間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科辨要》卷十。

《外科真詮》捲上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1錢,前胡1錢,元參2錢,公英5錢,生地3錢,銀花2錢,甲珠1片,赤芍1錢5分,連翹1錢,甘草7分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。

使用方法

野菊根5錢為引。無菊根,用烏桕根白皮亦可。二者俱無,宜用菊花2錢代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真詮》捲上。

《治疹全書》捲上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麻黃、桔梗、前胡、柴胡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天麻、枳殼、川芎、骨皮、蔥白。

功效主治

疹不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治疹全書》捲上。

《慈航集》卷下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桔梗3錢,生甘草1錢5分,白殭蠶3錢(炒),羌活1錢5分,牛蒡子3錢(研),薄荷8分,片薑黃2錢,蟬蛻2錢,焦楂3錢,枳殼1錢5分(炒),荊芥1錢5分,防風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熱毒積於陽明,風寒客於肌表,蝦蟆瘟初起,兩腮腫硬,惡寒,耳底抽痛。

使用方法

加煨姜2片,連須蔥頭3個,水煎服。小兒半服。初病1服,蓋暖出汗,即松其半,再1服,去其8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航集》卷下。

《醫統》卷九十一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桔梗、甘草、柴胡、荊芥、防風、陳皮各等分,牛蒡子2倍量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壯熱,已出未快,咽喉腫痛,胸膈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1盞,煎4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九十一。

《衛濟寶書》卷下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麻黃1兩1分(去節),白朮1兩,蒼朮1兩,荊芥1兩,甘草3分(炙),大黃半兩,薄荷(生花者)1分,黃芩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已破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蔥白3寸,煎至8分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濟寶書》卷下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升麻6分,幹葛5分,川芎4分,羌活4分,防風4分,荊芥4分,前胡8分,薄荷5分,桔梗5分,枳殼5分,牛蒡8分,蟬蛻3分,山楂6分,甘草3分,地骨皮7分(一方去幹葛,加紫草)。

功效主治

痘初發,壯熱毒盛。

使用方法

蔥、生薑為引,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

《明醫指掌》卷六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(去蘆),獨活1錢(去蘆),柴胡1錢(去毛),前胡1錢(去蘆),枳殼(炒)8分,茯苓8分(去皮),川芎7分,甘草5分(炙),桔梗8分(去蘆)。

功效主治

髒毒協寒便血,傷寒頭痛,憎寒壯熱,項強睛暗,鼻塞,風痰及時疫,嵐瘴鬼瘧,或聲如蛙鳴,赤眼口瘡,溼毒流注,腳腫腮腫,喉痺毒痢,諸瘡斑疹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2鍾,煎1鍾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明醫指掌》卷六。

《綱目拾遺》卷九引《家寶方》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琉璃(陳年破損者)1個,楝樹子4兩,舊髮網巾1頂,鳳凰衣49個,三七1錢,敗龜版(炙)5個。

功效主治

新久腫毒,癰疽,發背,疔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分,槐樹子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綱目拾遺》卷九引《家寶方》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一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前胡、升麻、幹葛、赤芍、桔梗、川芎、白芷、牛蒡子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天行時疫,頭面腫大,咽喉不利,舌幹口燥,憎寒壯熱,四時瘟疫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蔥,水煎,熱服。出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一。

《仙拈集》卷二引《全生》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石膏(煅)1兩,寒水石(煅)1兩,花粉5錢,白芷5錢,紫河車草3錢。

功效主治

喉以上腫痛,頭大如鬥,面閤眼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錢,老酒服至醉為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二引《全生》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桔梗、天花粉、幹葛、川升麻、川芎、赤芍藥、獨活、柴胡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丹毒初發,遊走遍體,燥悶腹脹,啼哭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,加生薑2片,煎至6分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四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升麻4分,幹葛4分,紫蘇4分,川芎4分,防風4分,荊芥4分,前胡6分,桔梗6分,枳殼6分,牛蒡2錢,連翹2錢,蟲退3分,山楂1錢,木香3分,白芷5分,地骨皮5分(又方去幹葛,加紫草)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毒氣壅盛而腹痛者,其痛稍緩,有作有止,頻頻叫痛,在臍以下痛,或連腰而痛,面赤唇紫,手足不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四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枳殼、前胡、甘草、陳皮、川芎、薄荷、地骨皮、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升麻、麻黃、葛根、連翹、防風。

功效主治

瘄疹大行時,發熱,咳嗽,氣急,在疑似之間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。

《仁端錄》卷十四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蟬蛻、牛蒡、荊芥、桔梗、葛根、升麻、紫蘇、川芎、羌活、薄荷、前胡、枳殼、山楂、青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熱毒所發之夾膚疹,痘疹初出時,膚如湯沸,皰點鮮紅成片,現沒無定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仁端錄》卷十四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柴胡、前胡、陳皮、桔梗。

功效主治

風寒溼痢,身痛,發熱,脈浮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荊芥、防風、前胡、柴胡、桔梗、陳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暑溼腹痛,腸中作響,痛瀉交作,寒熱脈伏,或寒熱脈浮大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五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木鱉子1錢,山梔1錢,連翹1錢,當歸1錢,芍藥1錢,川芎1錢,甘草1錢,熟地黃1錢,防風1錢,金銀花1錢,荊芥1錢,陳皮1錢,枳殼1錢,全蠍1錢,穿山甲1錢,殭蠶1錢,蟬蛻1錢,皂角子1錢,樸消、蜈蚣1條(去頭腳),大黃3錢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少刻下瀉糞則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五。

《痘疹定論》卷四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1錢5分,丹皮7分,柴胡7分,桔梗8分,薄荷5分,連翹8分(去心),牛蒡子8分(炒,研),黃柏5分(蜜水炒),天花粉8分,黃芩7分(酒炒),黑參8分,赤芍5分,金銀花8分,甘草3分(生,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疹後口臭、口瘡、唇爛,兼咽喉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引加煅石膏1錢,淡竹葉1錢,燈心50寸,同煎;再用生犀角磨汁,和藥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定論》卷四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荊芥、牛蒡子、蔓荊子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積血年久,脾胃壅熱,瞼生風粟外障。胞瞼風粟,如麻如米,甚如楊梅之狀,摩擦瞳仁,黑睛有翳,久久漸昏,流淚不止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動風、動血之物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: 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枳殼、茯苓、川芎、幹葛、甘草、桔梗。

功效主治

感冒聲啞,咳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