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紫蘇2錢,天台烏藥2錢,白芍藥2錢,陳皮2錢,甘草(炙)5分。
氣不升降,上盛下虛,痰涎壅盛;脾氣痛,多有傷損而成者,每因失飢遽成過飽,胃弱並難克化,其候心腹脹,心下痞塞,吐酸水,不能食,脅背皆痛。肝邪暴逆,濁氣在上,痰涎壅盛而聲喑者。
水盞半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煎7分,食遠服。
《醫統》卷四十一引《醫林》。
縮砂仁8兩,香附子(炒去毛)32兩,甘草(爁)4兩。
一切氣疾,心腹脹滿,胸膈噎塞,噫氣吞酸,胃中痰逆嘔吐,及宿酒不鮮,不思飲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,入生薑同煎服。
《局方》卷三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。
紫蘇子半兩,前胡半兩,厚朴半兩,甘草半兩,橘皮半兩,當歸半兩,半夏半兩,桂半兩。
下虛上壅,氣不升降,膈滯痰實,咳嗽喘滿,頭目昏眩,肩背拘急;腳氣上攻,腳弱腰痛,心胸不快,不思飲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、紫蘇葉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雞峰》卷二十引俞山人方。
香附子4兩,甘草(炙)1兩2錢,縮砂仁4錢8分,沉香1錢8分5厘。
氣滯不得升降,胸膈痞悶,喘促短氣,及留飲吞酸,脅下支結,常覺妨礙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鹽湯點服。
《杏苑》卷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