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參、歸身、尖生、麥冬、阿膠、力子、川貝、酒芍、丹參、蔞仁、桑皮、甘草。
疹後氣血俱虛,肺熱喘嗽,發熱自汗。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黃芩、桑皮、貝母、花粉、杏仁、知母、天冬、沙參、枇杷葉。
毒歸於肺,肺焦葉舉,疹後嗽,氣喘息高,連聲不止,甚至咳血,或嗆出飲食,而或體實者;手足腫至腹,病為從外入內,或朝寬暮急,或朝急暮寬,或先喘後脹。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五。
麥冬5錢,桔梗3錢,甘草1錢,天花粉1錢,陳皮3分,玄參5錢,百部8分。
燥病初起,咽乾口燥,嗽不已,痰不能吐,面目紅色,不畏風吹者。
水煎服。
《石室秘錄》卷三。
知母、牛蒡子(炒)、馬兜鈴、桔梗、杏仁、軟石膏、地骨皮、甘草。
痘毒入肺,咳嗽喘氣者。
《痘疹全書》卷下。
罌房半兩(去枝梗、銼,蜜炒黃脆),五味子(去枝梗)半兩,烏梅(去核)4兩。
咳嗽喘急,不同久新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同煎至7分,去滓食服。
《傳信適用方》捲上。
人參(去蘆頭)半兩,白朮半兩,當歸(去蘆頭,洗,焙)半兩,熟乾地黃半兩,芎藭半兩,白芍藥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)半兩,五味子半兩,桑白皮半兩,白茯苓(去皮)半兩,阿膠1兩(蚌粉炒)。
榮衛俱虛,發熱自汗,氣短怔忡,肺氣喘急,咳嗽痰唾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