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枯草散

《顧氏醫徑》卷六: 夏枯草散

配方組成

夏枯草、生香附、厚朴、橘紅、神曲、牡蠣、澤瀉、半夏、茯苓、赤芍、鬱金。

功效主治

頸項痰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顧氏醫徑》卷六。

《東醫寶鑑·雜病篇》卷八引《醫學入門》: 夏枯草散

配方組成

夏枯草末6錢,甘草末1錢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未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茶清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東醫寶鑑·雜病篇》卷八引《醫學入門》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: 夏枯草散

配方組成

夏枯草半兩,大香附(杵淨,童尿浸1宿,曬)半兩,木賊(去節,童尿浸,曬)半兩,蠶蛻紙(炒焦存性)半兩,細辛半兩,連翹半兩,川芎半兩,當歸須半兩,赤芍藥半兩,蟬蛻(洗,曬)半兩,甘草(微炙)2錢半,腦荷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眼痛癢,翳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茶清、米泔任下。無蠶紙,以夜明砂代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六引《衛生家寶》: 夏枯草散

配方組成

夏枯草1兩,荊芥1兩,枳殼半兩,輕粉半錢,龍膽草半兩,樸消1兩,燈芯1握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7碗,煎至3碗,先乘熱燻,通手洗之,冷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六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馮氏錦囊·雜症》卷六引《簡要濟眾方》: 夏枯草散

配方組成

夏枯草1兩,香附子1兩,甘草4錢。

功效主治

厥陰鬱火,目珠痛,夜則痛甚,或用苦寒藥點上反疼甚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5分,茶清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馮氏錦囊·雜症》卷六引《簡要濟眾方》。

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十五引《聖惠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二引《海上名方》: 夏枯草散

配方組成

夏枯草。

功效主治

血崩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十五引《聖惠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二引《海上名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