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蠣(燒)2兩,川小椒(炒)2兩,硫黃1兩。
腎氣虛損,四肢少力,面色萎黃,臍腹冷痛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食前每服15丸,好酒送下。
《濟生》卷一。
細辛1兩半,防風1兩半,茱萸1兩半,川椒1兩半,白及1兩半,白薇1兩半,乾薑1兩半,茯苓1兩半,牛膝7錢半,秦艽7錢半,附子7錢半,陳皮7錢半,石菖蒲7錢半,厚朴7錢半,沙參7錢半,人參7錢半,桂心7錢半。
婦人無子,月經不調,腹脅疼痛,血塊血癖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紅豆大。
無夫婦人不可服;覺有孕不可服。
每服10丸,溫酒送下,日進3服。先服當歸六會散,先去敗露,腹肚不疼,再服本方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六。
黃耆1錢,人參1錢,白芍(酒炒)1錢,甘草3分,川芎1錢,當歸1錢,紅花5分,陳皮8分,官桂2分。
婦人痘瘡癢塌不起,根窠不紅。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八。
硫黃1兩,附子1兩,乾薑1兩,桂1兩,硃砂半兩。
久虛羸瘠,或因大病,真氣虛耗,陽微陰勝,虛勞百疾,形寒脈結,夜常異焚,屍注傳染,多臥乏力;或傷寒變證,脈弱躁,神明錯亂;及療動傷脾胃,痼冷堅積,惡利膿血,臍腹撮痛,虛滑無數,厥逆自汗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米飲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