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8分,連翹8分,肉桂8分,大力子8分,黃耆8分,當歸尾8分,黃柏8分,升麻8分,白芷8分,甘草8分。
瘡生腿外側,或因寒溼,得附骨疽於足少陽經分,微侵足陽明經,堅硬漫腫,行步作痛,或不能行。
上銼1劑。
水1盞,酒1盞,煎至1盞。食前溫服。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。
黃耆(鹽水拌炒)1錢,麥門冬(去心)1錢,熟地黃(酒拌)1錢,人參1錢,茯苓1錢,白朮(炒)5分,川芎5分,官桂5分,遠志(去心)5分,當歸(酒拌)5分,甘草(炙)3分。
潰瘍作痛,倦怠少食,無睡,自汗,口乾或發熱,久不愈。
上作1劑。
水2鍾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煎8分,食遠服。
《外科理例·附方》。
生地黃1分,黃柏2分,肉桂3分,羌活5分,當歸梢7分半,土瓜根(酒制)1錢,柴胡梢1錢,連翹1錢3分,黃耆2錢。
小兒附骨癰,不辨肉色,浸腫,皮澤木硬,瘡勢甚大,其脈左三部細而弦,按之洪緩微有力。
上(口父)咀,都作1服。酒1盞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熱服。
《蘭室秘藏》卷下。
柴胡錢半,連翹1錢,肉桂1錢,黃耆2錢,歸尾2錢,鼠粘子(炒)1錢,黃柏半錢,甘草(炒)半錢,升麻7分。
附骨疽。
上銼,酒1盞半,水1盞半,同煎至2盞,去滓,空心宿食消盡,大溫服。少時以早膳壓之,不令大熱上攻,犯中上二焦也。
《外科理例》卷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