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碎補64兩,生川烏32兩,生草烏32兩,山柰96兩,老鸛草64兩,馬錢子32兩,白芷96兩,乾薑96兩,肉桂64兩,荊芥64兩,五加皮64兩,乳香32兩,沒藥32兩,落得打34兩,防風64兩,顛茄浸膏48兩,冬青油48兩,樟腦64兩,薄荷腦32兩,芸香膏41兩,冰片32兩,橡膠512兩(輔料),汽油1440兩,羊毛脂128兩,氧化鋅640兩,松香512兩,椰子油32兩,凡士林64兩。
風溼痛、腰腿、筋骨、關節痛及跌打損傷等症。
按處方將上藥炮製合格,稱量配齊。顛茄浸膏至冰片和輔料單放;取骨碎補至防風等16味,共軋為3號粗末,橡膠軋為薄片,松香軋為細粉;取骨碎補等16味粗末,用5倍量95%乙醇按滲漉法提取;收集濾液,回收乙醇,濃縮為稠膏藥250兩;將橡膠薄片置汽油內浸泡,隨時攪拌,至橡膠全部膨脹,軟化;密閉24小時,取上項膠漿置打膠桶內攪拌3小時,加入凡士林,羊毛脂,冬青油,攪拌1小時,加入氧化鋅,繼續攪拌,1小時後,加入松香,再攪拌2小時,加入薄荷腦、樟腦、冰片、顛茄浸膏、芸香膏和骨碎補等濃縮膏,將所有藥料加完後,繼續攪拌2小時,至全部溶解均勻為止,用60~80目篩網過篩,裝入桶內密閉,靜置5-6天;取混合膠漿置塗膠機上塗膠,在塗膠前1小時,開放送熱裝置,待烘道全部熱透,再開始塗膠;每徐20公尺落機(剪下)1次。將落機的整卷膠布切段,每段7公分,並將兩段膠面相對,夾一層硬質紗布(或塑膠薄膜),再切成5公分長的小段。
孕婦忌用。
將患處洗淨揩乾,撕去紗布,貼於患處。浴後貼用更好。
《中藥製劑手冊》引上海中藥製藥三廠方。
傷溼止痛流浸膏(生草烏、生川烏、乳香、沒藥、生馬錢子、丁香各1份,肉桂、荊芥、防風、老鸛草、香加皮、積雪草、骨碎補各2份,白芷、山柰、乾薑各3份,粉碎成粗份,用90%乙醇製成相對密度約為1.05的流浸膏)50g,水楊酸甲酯15g,薄荷腦10g,冰片10g,樟腦20g,芸香浸膏12.5g,顛茄流浸膏30g。
風溼關節、肌肉痛,扭傷。
按處方量稱取各藥,另加3.7~4.0倍重量由橡膠,松香等製成的基質,製成塗料。進行塗膏,切段,蓋襯,切成小塊即得。密閉,避熱。
孕婦慎用。
貼患處。
《中國藥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