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香膏

《醫級》卷八: 五香膏

配方組成

槐枝2兩,檉枝2兩,桃枝2兩,桑枝2兩,柳枝2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聚塊疼,並一切無名腫毒。

使用方法

用麻油1斤,熬枝色枯黑,濾淨,以水飛淨黃丹8兩收之,膏成復加入丁香3錢,乳香3錢,木香3錢,麝香3錢,沒藥3錢各研細末,攪勻,須軟硬得中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: 五香膏

配方組成

丁香1分(末),木香1分(末),白檀香1分(末),燻陸香1分(末),麝香1分(末),黃耆半兩,白芷半兩,細辛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芎半兩,當歸半兩,甘草1兩,桑根白皮1兩,槐枝(銼)3合,亂髮1兩(燒灰),垂柳枝(銼)3合,黃丹10兩,清麻油1斤4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發背,及惡毒瘡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五香末外,並銼細,安淨鐺內,以油浸1宿,以慢火煎令槐、柳枝色黃黑為度,以綿濾去滓,澄清,卻於鐺內慢火熬藥油,相次入黃丹,用柳木篦不住手攪,候黃丹色黑,滴於水內,看硬軟得所,入五香末攪令勻,傾於不律器內盛。每日用時,於火畔煨,以紙上塗貼。

使用方法

外貼,每日換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。

《外臺》卷十六引《刪繁方》: 五香膏

配方組成

藿香5分,甘松香5分,甲香(炙)5分,雞舌香5分,附子(炮)5分,續斷5分,烏喙(炮)5分,澤蘭4分,防風4分,細辛4分,白朮4分,白芷7分,松葉7分,莽草7分,柏葉8分(炙),大皂莢2寸(炙),甘草3分(炙),豬膏4升。

功效主治

頭風,頭中癢,搔之白屑起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綿裹,以苦酒2升漬1宿,用膏煎之,取附子黃為度,去滓。準前沐頭了,將膏敷用,手揩頭皮,令膏翕翕著皮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六引《刪繁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三: 五香膏

配方組成

沉香2兩,藿香2兩,雞舌香2兩,青木香2兩,燻陸香2兩,射干3兩,升麻4兩,鱉甲2具(炙去黑皮),藍實5合,大黃2兩,犀角2兩,鹿齒6枚(炙),烏梅14枚。

功效主治

疔腫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鬥5升,煎至1鬥,淋浴腫毒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三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: 五香膏

配方組成

沉香半兩,煎香半兩,木香半兩,丁香半兩,麝香半分(細研),熊膽1分,蘆薈1分,黃丹2兩,黃蠟1兩,亂髮1兩,油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先以慢火煎油令沸,下亂髮,煎令消,即下諸藥,煎三上三下,以綿濾去滓,下黃蠟,次下黃丹、麝香,攪令勻,膏成以瓷盒盛。每使先以米泔洗,拭乾,以膏攤於故帛上。

使用方法

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