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母湯
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三: 二母湯

配方組成

知母1錢,貝母(去心)1錢,杏仁(去皮尖)1錢,甜葶藶(炒)1錢,瓜蔞仁(去油)1錢,秦艽1錢,桑白皮1錢,黃芩1錢,橘紅1錢,甘草(炙)5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勞實熱,喘嗽煩熱,面目浮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三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○引《濟生》: 二母湯

配方組成

知母半兩,貝母(去心膜)半兩,杏仁(去皮尖,炒)半兩,甜葶藶(略炒)半兩,半夏(湯洗7次)1兩,秦艽(去蘆)1兩,橘紅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勞實熱,面目若腫,咳嗽喘急,煩熱頰赤,骨節多痛,乍寒乍熱。

使用方法

止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○引《濟生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九: 二母湯

配方組成

茯苓半兩,麻黃2錢(去節),知母半兩(哈粉炒),貝母半兩(焙),馬兜鈴半兩,桑白皮半兩(蜜炙),漢防己1兩(生),阿膠1兩(炒),甘草半兩(蜜炙),五味子1兩,人參半兩,紫蘇2錢,罌粟殼半兩(蜜炙),紫菀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近日寒熱嗽喘上滿,有痰吐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白糖1塊,煎至7分,去滓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九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: 二母湯

配方組成

貝母、知母。

功效主治

房勞不謹,水中之火刑金,兩腋下作痛,或咳嗽氣逆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五: 二母湯

配方組成

知母、貝母、人參、杏仁、桔梗、甘草、前胡、五味、荊芥、歸須、生地、陳皮、蒲黃、桃仁、蔥白、枇杷葉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咳嗽,因血虛而氣獨盛,必生內熱,熱入肺,兼感風冷外邪致咳嗽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五。

《醫門八法》卷二: 二母湯

配方組成

知母2錢,川貝母(去心,研)2錢,蘇子(炒,研)2錢,白芥子(炒,研)2錢,杏仁泥2錢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冰糖為引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門八法》卷二。

《玉案》卷四: 二母湯

配方組成

遼五味2錢,黃柏(酒炒)2錢,知母(鹽、酒炒)2錢,貝母(去心)2錢。

功效主治

水喘,水氣轆轆有聲,怔忡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黑棗2個,水煎,食遠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