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香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(以姜自然汁1盞,煮乳香令軟,於乳缽內研細,濾去滓,入面少許,銀器內慢火熬成膏),半夏(湯洗7遍,焙)2兩,鐵粉(研,水飛過)1兩,丹砂(研,水飛過)1兩,鉛白霜(研)1兩,天南星半兩(生用),皂莢根白皮(銼)2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攻擊,頭痛惡心,胸膈煩滿,咽乾多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乳香膏外,搗研為細未,拌和再研勻,以乳香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加至15丸,以生薑薄荷湯送下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九引《全嬰方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3錢,青木香3錢,昆布(洗)3錢,牽牛(炒)半兩,藿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疝氣偏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或棗肉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3歲兒20丸,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九引《全嬰方》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三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末1分,青皮(去瓤,炒黃,為末)1分,槐花半合(炒,末),風化石灰(研細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蟲動心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勻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槐花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三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巴豆1錢,丁香1分,木香1分,桂1分,青橘皮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不宜多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食後以木瓜湯送下。加至10-15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蓬莪術2錢,木香2錢,當歸2錢,桂2錢,荊三稜2錢,沒藥1錢,牡丹皮2錢,沉香2錢,桃仁2錢,枳殼1錢半,芍藥3錢,厚朴3錢,茴香2錢,乳香1錢(一方加茱萸、延胡素)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疼痛,氣道凝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。

《雞峰》卷九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2兩,木香2兩,沉香2兩,枳殼2兩,檳榔2兩,莪術2兩,芫花半兩,乾漆半兩,阿魏1分,青皮3分,硇砂3分,川楝肉2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將川楝醋熬膏為丸,如豌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九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六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難產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豬心血和作10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煎乳香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1兩,丁香1兩,木香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五靈脂(為末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桂(去粗皮)3分,芫花(醋拌,炒焦黃)3分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3分,豬牙皂莢(去皮,酥炙)1兩,巴豆(去皮心膜,別研如膏,新瓦內攤,去油,取霜)1錢。

功效主治

積聚氣滯,胸膈滿悶,心腹(疒丂)痛,不化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乳香、五靈脂末、巴豆霜外,共為末,入上3味攪勻,煮陳曲糊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丸,溫生薑湯送下,量虛實加減,食後臨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白淨滴乳香1分,牡蠣粉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冷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雪糕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。空心時道地川白姜(生用)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三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兩,地龍(微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烏頭(去皮臍,生用)1兩,幹蠍(微炒,去足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腎臟氣虛腰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安息各1兩(銼),酒浸1宿,細研,淘濾去滓,慢火煎成膏,同藥末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1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2分,天麻1兩,麻黃(去根、節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半夏1兩,烏頭(去皮臍)1兩,天南星1兩,芎1兩,地龍(去土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虛氣閉,口眼瞤動,偏正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乳香和勻,用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荊芥茶送下,空心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分(溶過,研),幹蠍(青色緊小者,去土,炒)3分,烏頭(生,去皮臍)2兩(黑豆同炒,以豆汗出為度,去豆不用)。

功效主治

風冷榮衛不行,四肢疼痛,面板不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醋半升,慢火熬成膏,下乳香末攪勻,候可丸,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細研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雄黃(細研,水飛過)半兩,白附子(炮)1兩,羚羊角屑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原蠶蛾(微炒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烏蛇(酒浸去皮骨,炙)1兩,白殭蠶(炒)1兩,虎脛骨(酥炙)1兩,膩粉1分,麝香(細研)1分,赤箭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沒藥(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四肢拘攣,筋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再同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用豆淋熱酒送下,如人行10裡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中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麝香1錢,丁香2分,沉香1分,蓽澄茄1分,蓬莪術1分(浸,炒),硃砂1分(研),肉豆蔻1分(去殼),白豆蔻1分(去皮),乳香1分(研),巴豆30個。

炮製方法

上件藥,巴豆去皮心,用瓦碗子內研如面,用抄紙2張、磚兩口壓一夜,諸物搗為末,與巴豆、麝香、硃砂、乳香同研百十匝,用頭醋、薄面糊為丸,如綠豆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丸,醋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中。

《局方》卷八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牡蠣(火煅)半兩,蓽澄茄半兩,芫青(去頭、翅、足,糯米炒,以米黃色為度)半兩,大黃(蒸,焙)半兩,鶴蝨(炒)半兩,白丁香1分,乳香(研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諸痔下血,肛邊生肉,或結核腫疼,或生瘡癢痛,或大便艱難,肛腸脫出;又治腸風下血,無問新久,及諸瘻根在臟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粟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如治腸風,臘茶清送下;諸痔,煎薤白湯送下;諸瘻,煎鐵屑湯送下,並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十六引《博濟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(細研),硃砂1兩(研),白礬灰1兩,皂莢子(炮裂,為末)1兩,鉛白霜1兩(研),鐵引粉1兩(研),半夏(湯洗7遍,曬乾,為末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虛有痰,時多驚悸,精神恍惚,語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薑汁煮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生薑湯送下;驚悸語澀,金銀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十六引《博濟》。

《博濟》卷四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半夏半兩(湯洗7遍,生薑汁炒黃),乳香1錢,砂仁1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霍亂,吐瀉不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米飲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丹砂(研)半兩,硇砂(研)1分,胡椒半兩,海蛤1分,楝實(麩炒,去核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茴香子(銼)1兩,木通(銼)半兩,馬藺子(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受邪,睪丸控引上下,臍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乳香1分(研細),以酒煮糊和諸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用溫酒送下,鹽湯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塊(如豌豆大),白礬1塊(如皂莢子大)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以鐵匙先於炭火中熔白礬成汁,次下乳香安心中,急以手就丸乳香在礬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以綿裹疼處牙咬之,有涎即吐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丘松年方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白附子2錢,白殭蠶2錢,天南星(姜制)2錢,半夏(姜制)2錢,琥珀2錢,全蠍(薄荷汁浸1宿,焙乾)2錢,白朮1錢,人參1錢,烏蛇(酒浸取肉)半兩,珍珠半兩,硃砂半兩,腦1字,麝1字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潮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人參、蔥白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丘松年方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家寶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蠍梢2-7個,沒藥半錢,沉香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風內釣,腹痛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歲5丸,乳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家寶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1錢,丹砂(研)1錢,麝香(研)1錢,半夏半兩(湯洗7次,生薑汁炒黃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吐逆不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半兩,木香半兩,白芷半兩,麝香(研)1分,豶豬膽(幹者,去膜,研)1枚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疳,壯熱嘔吐,頰赤面黃,口鼻生瘡,或時下利,虛汗多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粳米飯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米飲送下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盞子內熔過,研)半錢,胡粉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慢驚風,心神悶亂,煩懊不安,筋脈拘急,胃虛蟲動,反折啼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白頸蚯蚓生捏去土,爛研和就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0丸,煎蔥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安息香半兩,沒藥半兩,地龍(炒)1兩,補骨脂(炒)1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白芷半兩,五靈脂2兩。

功效主治

打撲傷損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將乳香、沒藥、安息香3味用酒研如糊,和餘藥為丸,如龍眼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酒磨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半兩,生乾地黃(瓦上煅,醋浸,焙乾)1兩,雄黃(研)1兩,黃蠟1兩,麝香(研)1錢半,龍腦(研)1錢半,丹砂(研)1錢半,沒藥(研)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痔瘻、反花瘡等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熔蠟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麥門冬熟水下。留少許藥末貼,欲貼時,先用橘葉蔥湯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六引《衛生家寶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沒藥1兩(研),川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木香半兩(生),五靈脂3兩(研),硃砂1分(研),乳香1分(研),麝香1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薄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丸,茶、酒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六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、胡椒、阿魏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蚛牙疼痛,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煎皂莢子膠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綿裹1丸,安在蚛牙內。吐涎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。

《博濟》卷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,沉香1兩,沒藥1兩,木香1兩,硃砂(細研)1兩,枳殼1兩,烏頭(炮)1兩,蓬莪術1兩,檳榔1兩,芫花(醋炒令赤)半兩,狼毒(醋熬)半兩,乾漆(炒)半兩,阿魏1分,青皮3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冷氣,心腹刺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硇砂1兩半用水飛過,去砂石,以川楝子肉4兩為末,同以好醋熬成膏,入在前末和勻為丸,如豌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溫酒或薑湯、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分,雄黃1分,硫黃1分,砒霜1分,阿魏半分,麝香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炊餅皮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如左邊痛,即用藥1丸,以薄綿裹,塞左鼻竅內,痛止即去之;右邊亦然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,蓖麻子(去皮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磁石(煅,醋淬7遍)半兩,木通(銼)半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,巴豆(去皮心,炒)1分,菖蒲3分,松脂3分。

功效主治

耳聾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磁石、木通、菖蒲、附子為末,其餘為膏,入末同搗100-200杵,撚如棗核大,中心通一孔子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以綿裹塞耳中,1日3換。輕者3日,重者10日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別研)1分,斑蝥(去翅足,炒)1分,海金沙1分,硇砂(別研)1分,麝香(別研)半錢,鯪鯉甲(多焦)半兩,葵菜子(炒)1合。

功效主治

沙石淋澀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乳香、麝香、硇砂外,共為末,合研勻,米醋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煎木通湯送下;第2服用續隨子2-7粒(爛研),水半盞,酒半盞,同煎沸放溫,並服3服,沙石即下。小兒量減丸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四引《吳氏集驗方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(別研),沒藥1兩(研),川烏1兩(炮,去皮尖),草烏2兩(生,去皮尖),蠶沙1兩(酒浸半日),荊芥穗1兩,破故紙1兩(瓦上炒),川芎1兩,海桐皮1兩(去皮),自然銅1兩(醋煮,炒幹),赤小豆1兩半(淨洗,焙乾)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,左癱右瘓,口眼斜,腳手無力,四肢沉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臨臥酒送下或茴香酒下;腳痛,煎木瓜湯空心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四引《吳氏集驗方》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蒼朮5兩(去黑皮,炒),澤烏頭3兩(生,去皮臍),乳香1兩,天仙子(炒黑)2兩2錢半,自然銅(醋淬7遍)2兩2錢半,黑牽牛(微炒)2兩2錢半,官桂(去粗皮)2兩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骨節疼痛;兼打撲傷折,從高墜下,跌撲傷損;及治寒溼搏於骨節之間,疼痛有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食前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。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錢,沒藥1錢,沉香1錢,蠍梢14個,雞心檳榔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內釣,腹痛驚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菖蒲、鉤藤煎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1分,沒藥(研)1分,五靈脂(研)1分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草烏頭(炮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自然銅(醋炒)半兩,黑牽牛(瓦上炒)1兩,天麻(酒浸,切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寒溼氣留於血脈,(疒帬)痺不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薄荷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。

《局方》卷一(寶慶新增方)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糯米(炒)2兩,川烏頭(炮,去皮尖)2兩,五靈脂(去砂土)2兩,乳香(研)1兩,白芷(銼)1兩,藿香葉(洗)1兩,天南星(炮)1兩,沒藥(研)1兩,荊芥(去枝梗)1兩,赤小豆(生)1兩,骨碎補(去毛)1兩,白附子(炮)1兩,松脂(研)半兩,香墨(煅)5兩,草烏頭(炮,去皮臍)5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疾,左癱右瘓,口眼斜,半身不遂,語言謇澀,精神恍惚,痰涎壅塞,手足軃曳,筋脈拘攣,或遍身頑痺,走注疼痛,腳膝緩弱,行步艱辛;又治打撲損傷,瘀血不散,痛不可忍;或行路勞傷,腳膝浮腫疼痛;或腎臟風毒,上攻面腫耳鳴,下注腳膝沉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熱物一時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冷酒吞下,茶清亦得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一(寶慶新增方)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1分,石亭脂(研)1分,阿魏1分,密陀僧1分,安息香1分,砒霜(研)半分,麝香(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腫痛,喉痺及咽喉諸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安息香外,共為末,酒煮安息香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茶清送下,空心服。良久以熱茶投令吐,更欲服,只用薑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2兩,威靈仙(去土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毒,上攻壅悶,下注沉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者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溫酒送下,早、晚服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五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通明乳香20兩,苦參(肥好者,去蘆,銼)4兩,天麻4兩(為末),大麻仁2兩(另研如膏)。

功效主治

癘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用好酒5升,浸苦參於瓶內,以重湯煮一伏時,常用文武火慢熬,令小沸為候,一伏時取出,濾去滓;將酒浸乳香於銀砂石器內,煎如糖,將天麻、大麻仁入於乳香膏內攪令勻,慢火熬之可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及晚食前用大麻仁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五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一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明乳香半錢,輕粉半錢,砒半分(研)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走馬牙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乳香為細末,入輕粉、麝香、砒,再研細和勻為丸,如黃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醬、醋、鹽。

使用方法

夜臥先漱口齒淨,後以細杖子粘藥丸,搽牙疳處。至明便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塊,硇砂1塊,沒藥1塊(皂子大),芥菜子49粒,巴豆1粒(生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積,累用藥取不下,腹脹瀉痢頻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大棗1枚,裹溼紙重封,灰火內炮熟,取出去紙,與棗子肉乳缽內研為膏,若不通研,入少許,飛羅面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週歲3丸,五更用淡薑湯送下。取下原傷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(細研),烏頭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雄黃半兩(細研),白附子1兩(炮裂),羚羊角屑1兩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晚蠶蛾1兩(微炒),羌活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白殭蠶1兩(微炒),烏蛇3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黃),麝香1分(細研),當歸3分,膩粉1分。

功效主治

急風,四肢搐搦,筋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熱豆淋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紫參半兩,沙參半兩(去蘆頭),玄參半兩,苦參半兩(銼),天麻半兩,甘菊花半兩,枳殼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風疾,猝無眉鬢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生用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以溫酒送下。100日內好轉,60日內兩鼻內出血,不怪,是愈候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五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分,硇砂1分,琥珀半兩,松脂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生谷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化黃蠟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常含1丸,咽津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兩(銼,研入),木香半兩,肉豆蔻半兩(去殼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京三稜半兩(煨,銼),乾漆半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紫菀1兩(去苗土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鱉甲1兩半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硃砂1分(細研),巴豆1兩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。

功效主治

宿食不化,心膈氣滯,中焦不和,及癥癖積聚,或多嘔逆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乳香、硃砂、巴豆外,併為末,每2匙藥末用細蕎麵一匙相和,更研令勻,滴水為丸,如綠豆大,候幹,以漿水煎令沸,下藥丸子,煮1-2沸,候藥丸子浮上,乃濾出,於竹篩子內曬乾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以溫水送下。若有久積聚,常於臨臥服5丸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四五引《施圓端效方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橡斗1對(納黃丹滿,燒存性),肉豆蔻半錢,丁香半錢,乳香半錢,定粉2錢,巴豆霜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吐瀉不定,或為慢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熔蠟3錢,入油六點和成,旋丸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冷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四五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三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(另研)5錢,川山甲5錢,當歸5錢,豬牙皂角7錢,木鱉子7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般惡瘡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松枝火燒存性,為細末,入乳香研勻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食前每服1丸,溫酒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三。
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一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沒藥(別研)、五靈脂、麻黃(去節)、附子(炮)、當歸、川烏(炮)、草烏(炮)、牛膝(酒浸)、川芎、肉桂、羌活、全蠍(去梢,鹽水炙)、防風、殭蠶(洗,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、婦人血不舒活,內外翳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20丸,常服鹽湯送下;身熱痛,薄荷湯送下;冷痛,炒姜酒送下;損傷,松節酒送下;頭痛,蔥茶送下;婦人血風,當歸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八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鏵鐵1斤(燒令通赤,以水2升淬之,如此3-7次,煎取2停,更入柳葉7片,浴兒取用),胡油麻21粒,松柏葉2-7枚,牙消1分,乳香1分,金箔,白芥子2-7粒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百日內,患傷寒壯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青物裹1丸,如燒香法,燻兒雙足。微有汗出,便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八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五靈脂2錢,乳香半兩,沒藥半兩,夏蠶沙半兩,草烏半兩,木鱉子5個。

功效主治

眼疼,頭痛,或血攻作筋急遍身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薄荷茶湯送下。如頭痛,連進3服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分,訶黎勒1兩(煨,用皮),地榆半兩(炙,銼),赤石脂半兩,乾薑1分(炮裂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冷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粟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以粥飲送下,日3-4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
《醫統》卷六十四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(另研),巴豆3個。

功效主治

蟲蛀牙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黃蠟溶化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丸,塞孔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六十四。

《得效》卷十九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5錢,川芎5錢,交趾桂5錢,川香芷5錢,真綠豆粉5錢,羌活3錢,獨活3錢,五靈脂3錢,乳香(別研)3錢,沒藥3錢,白膠香5錢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及一切疽瘡潰爛,痛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薄荷湯嚼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一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白膠香4兩(為末),草烏2兩,赤小豆半斤,白芍藥2兩,木鱉子3兩,乳香2兩,沒藥2兩。

功效主治

閃肭,腳氣疼痛等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4丸,溫酒任下,或木瓜湯亦可,隨病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五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枳殼4兩,檳榔4兩,皂角子40個(炒熱)。

功效主治

內外痔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水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酒送下;米湯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沒藥1錢,丁香50粒,胡椒50粒,巴豆15粒。

功效主治

赤白痢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大人用7丸,中人5丸,小兒3丸,赤痢,蜜水送下;白痢,生薑湯送下;赤白痢,生薑湯、蜜水湯送下;瀉不止,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五引《傅氏活嬰方》: 乳香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龍腦、牛黃、硃砂、麝香、南星、天麻、人參、防風、全蠍、甘草、茯苓。

功效主治

急慢驚風,頑痰壅上,目睛上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荊芥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五引《傅氏活嬰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