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神湯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: 三神湯

配方組成

川黃連(去須)1兩,川當歸(去蘆,洗淨)半兩,杏仁(去皮尖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俱虛,虛熱上衝,眼目隱澀,或生翳膜侵睛,迎風有淚,視遠無力;及眼暴赤腫,目睛疼痛,熱淚如湯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用3錢,以軟淨生絹片包,線系定,銀盞盛水半盞,重湯煮令水減三分之一,候冷,時時以藥包蘸藥汁洗眼,入眼中,漸漸化翳膜成淚消去。每次煎可用3-5日,每用畢,須以淨物密蓋,勿使塵垢入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
《洗冤集錄》卷五: 三神湯

配方組成

蒼朮2兩(米泔浸2宿,焙乾),白朮半兩,甘草半兩(炙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入鹽少許,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洗冤集錄》卷五。

《得效》卷七: 三神湯

配方組成

烏梅肉1兩,遠志(去心,甘草水煮過,卻以薑汁拌炒)1兩,枳實(去瓤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。飲酒多,發積為酷熱,燻蒸五臟,津液枯燥,血位,小便並多,肌肉消爍,專食冷物寒漿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2盞,糯稻根1握,煎7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;若無糯稻根,白茅根亦可;若無白茅根,禾稈繩代之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七: 三神湯

配方組成

羚羊角(屑)、葛粉、犀角(屑)、瓜蔞根、白茯苓、白茅根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煎人參湯調下。更合八味丸、山藥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七引《鄭氏家傳渴濁方》: 三神湯

配方組成

烏梅肉1兩,白茯苓1兩,枳殼1兩,白朮1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細末。每服2錢,用糯藁頭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七引《鄭氏家傳渴濁方》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八: 三神湯

配方組成

蒼朮7錢,川萆薢7錢,小茴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遺精白濁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煎,入鹽1捻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