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朮8兩,花椒8兩,蛇床子8兩,明雄8兩,樟腦4兩,白芷4兩,大黃8兩,水銀2兩,木鱉子4兩,明礬8兩,硫黃4兩,皮消8兩,大風子4兩,吳萸2兩。
疥瘡。
忌辛辣、蔥,蒜。面部勿用。
除樟腦、水銀、硫黃外,共研細末,再入以上3味和勻。視患處多少,分用藥之輕重,用生豬油調擦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沙市方)。
花椒6兩,洋片5錢,樸消1兩,樟腦2兩,水銀2兩,檳榔4兩,白芷4兩,大風子4兩,木鱉4兩,蓽茇4兩,硫黃4兩。
疥瘡。
上為末。
麻油調搽。
《應驗簡便良方》卷下。
銅綠、白礬(生)、大黃(生)、樟腦、硫黃、川椒、膽礬、倍子(炙)、白芷、水銀錫各等分。
一切瘡疥。
上為末,另將錫融化,入水銀攪勻,然後入諸藥末,調豬油。
敷上。
《種痘新書》卷九。
爐甘石5錢(為末,乳汁和,塗貼碗底內。再以艾葉一團點著,將碗覆蓋艾火,下透孔,以艾火燒完為度),艾葉灰3分,梅片3分。
兩眼周圍赤爛,惟小毗為甚,疼輕癢重,羞明流淚,常結成黃色痂,將睫毛膠粘成束,迎風為甚。
上為末。
避風,忌辣。
香油和抹。即愈。
《眼科臨癥筆記》
淡吳萸1兩,硫黃(另研乳細)1兩,苦參4兩,雄黃(另研乳細)1兩,花椒1兩,升藥底(另研乳細)1兩,蛇床子1兩,明礬(另研乳細)1兩,樟腦5錢,煙膠1兩,大風子肉1兩,白芷1兩。
疥瘡,溼疹,乾癬。
先將明礬、升藥底、雄黃、硫黃4味另研乳細,再和餘藥共研細末,以豬油或牛油調勻。
用紗布包裹,於沐浴後搓擦患處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南京方)。
苦參1兩,川柏1兩,大風子肉2錢,木鱉肉2錢,蛇床子2錢,吊揚塵2錢,枯礬2錢,雄黃2錢,川椒2錢,硫黃2錢,樟腦2錢,輕粉2錢。
諸瘡風溼癢痛。
上為極細末,豬油調膏。
烘熱塗搽;或布包紮緊,通身擦之。
《梅氏驗方新編》卷七。
蛇床子1兩,苦參1兩,蕪荑1兩,雄黃5錢,川椒5錢,大風子肉5錢,硫黃5錢,枯礬1兩2錢,輕粉2兩,樟腦2兩。
疥瘡及婦人陰蝕瘡,諸般惡毒。
上為細末。
豬油調搽。
《奇方類編》卷下。
生驢皮1塊。
牛皮風癬。
以樸消醃過,燒灰。
油調搽之。
《本草綱目》卷五十引《怪證奇方》。
硫黃2錢,雄黃1錢,水銀2錢,花椒5分,大風子肉1錢,蛇床子5分,枯礬5分,信1分,潮腦3分,檳榔5分。
疥瘡。
上為細末。
用柏油調,擦瘡上。即刻愈。
《醫統》卷八十一。
苦參1斤,黃柏1斤,胭脂1升,土鱉肉2兩,明礬2兩,枯礬2兩,水銀2兩,樟冰2兩,制硫黃2兩,川椒2兩,輕粉2兩,白砒5錢。
瘡疥。
上為細末,收入瓷瓶。
臨用以熟豬油調勻,搽擦患上。
《幼科金針》卷下。
大風子1兩,硫黃2兩,明雄6錢,水銀2錢半,樟腦2錢半,蛇床子2兩,茅蒼朮2兩,川花椒3錢。
面板乾溼疥瘡,痛癢難堪。
上藥各為細末,和勻,瓷罐裝貯。
謹防入口中毒。
先將藥用豬板油調和,紗布包裹,用火烘熱搽患處。如有膿泡,須用燒過的針挑破後搽之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西安方)。
大風子肉49個,杏仁(泡,去皮)49個,花椒(去子)49個(上三味同研),白礬(生用,另研)2錢,茶葉(另研末)1錢,樟腦2錢(另研),輕粉1錢。
諸瘡疥癩。
上和勻再研,聽用。
忌羊、雞、魚、豬頭等物。
先以槐、柳、桃、楮、桑5木枝煎湯洗疥,拭乾,將前藥量疥多少,用柏油入鹽少許,乘熱和藥擦上,每日搽3次。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。
煙膏2斤,苦參2斤,紅砒1兩,明礬半斤,川椒(炒)半斤,升藥底半斤,硫黃半斤,樟冰4兩,枯礬半斤,蛇床子半斤,小麥(炒黑)8合,大風子200粒(一方有黃柏、木鱉肉、水銀、輕粉,無升藥底、小麥)。
一切疥瘡,小兒頭瘡。
上為細末,熟豬油2斤4兩搗為丸,如龍眼大。
破皮者不可用。
浸水後,用擦瘡上。
《瘍科心得集·方匯》卷一。
細茶3錢(口嚼爛),水銀(入茶內研)1錢,牙皂2錢,花椒2錢。
小兒頭上肥瘡,或多生蝨子,搔癢成瘡,膿水出不止。
上為細末。
香油調搽。
《回春》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