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捻金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二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銅綠、黃柏、香白芷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入麝香少許。

使用方法

每1字以筆管吹入喉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六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沒藥、黃連、雄黃、盆消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眼睛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鼻內搐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六。

《醫統》卷四十四引《醫學整合》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知母1兩,貝母1兩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近日諸般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巴豆30粒(去油存性),另研,次入藥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,加生薑3片,2面蘸藥細嚼,便睡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四十四引《醫學整合》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蟾酥3錢,硃砂3錢,雄黃3錢,膽礬3錢,血竭3錢,乳香3錢,沒藥3錢,蜈蚣5分,麝香5分,細辛6錢,全蠍6錢,蟬蛻6錢,穿山甲6錢,殭蠶6錢,牙皂6錢,白礬(用信石少許同枯,去信不用)5分,片腦5分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,發背,疔瘡,乳癰,魚口便毒,一切無名腫毒及小兒臍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分,溫酒調下。如服賽命丹後,毒未盡起者,再用此末催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三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檳榔、二牽牛、人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痰、積滯,氣喘咳嗽,肚腹膨脹,不思飲食,大便秘結。肺脹喘滿,胸高氣急,兩脅搧動,陷下作坑,兩鼻竅張,悶亂嗽渴,聲嗄不鳴,痰涎潮塞,俗雲馬脾風。初生兒腹中臍糞未下,腹滿氣短,嘔吐不乳;滯熱丹毒,見唇焦便秘者。乳食積聚,哯乳嘔逆,不思飲食,晡熱自汗,睡臥驚醒,大便秘結,小溲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生冷、油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,蜜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三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生大黃1兩,檳榔1兩,黑醜1兩,白醜1兩,硃砂5錢,臺參5錢,赤金10張。

功效主治

停乳嘔吐,痰涎壅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合勻裝瓶,淨裝1分,蠟封。

注意事項

忌辛辣、油膩,腥羶等物。小兒脾虛胃弱及患慢脾風症忌服。

使用方法

一歲以下每服5厘,一歲以上每服1分,空腹時用蜜水或白水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。

《惠直堂方》卷四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檳榔3分,黑醜2分,白醜2分,木香1分,生大黃1分。

功效主治

馬脾風,肺脹喘滿,胸高氣急,兩脅扇動,陷下作坑,鼻竅張扇,咳嗽聲啞,痰涎潮塞,身生油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蜜水調,每飲1匙,桑白皮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惠直堂方》卷四。

《綱目拾遺》卷十引《集聽方》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雄黃3錢,血竭1錢半(此三味,不必制),沒藥1錢,明礬1錢,硃砂3錢,紅信6錢,麝香6分,蟾酥1錢,蛤蜊肉2錢,蜈蚣3錢,甲片(炒)3錢,殭蠶1錢,川烏1錢,牙皂4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腫毒初起;兼治疔瘡、喉風、蛇傷犬咬及小兒痘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瓷罐貯之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1分5厘,小人7厘,強者2分亦可,將蔥白3寸搗爛,和藥為丸,好酒送下。取汗,再服不必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綱目拾遺》卷十引《集聽方》。

《理瀹》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白醜5錢,黑醜(各半生半炒,取頭未)5錢,大黃1兩,檳榔2錢半,木香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肺脹,胸滿,喘粗,氣急,兩脅扇動,兩鼻竅張,痰涎壅塞,悶亂喘渴,死在朝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輕粉1字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蜜水調餅,貼臍內,微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瀹》。

《簡明醫彀》卷四: 一捻金

配方組成

金櫻葉2兩,嫩薴頭2兩,桑葉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刀斧所傷。

使用方法

搗敷;或研末備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明醫彀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